灰铁熔化期的温度不宜过高,一般控制在 1400℃以下。如果熔化温度过高,合金的烧损或还原会影响熔炼后期的成分调整。在炉料熔清炉温达1460℃后,取样快速检验,然后扒净渣,再加入铁 合金等剩余的炉料。扒渣温度对铁水质量的影响很大,它与稳定的化学成分、孕育效果密切相关, 并直接影响到出炉温度的控制。扒渣温度过高,会加剧铁水石墨晶核的烧损和硅的还原、偏高(酸 性炉衬中),并产生排碳作用,影响按稳定系结晶;若扒渣温度过低,铁水长时间裸露,C、Si 烧损 严重,需再次调整成分,延长了冶炼时间,并使铁水过热,增大过冷度,易使成分失控,破坏正常结晶。
出炉温度的控制须保证孕育处理和浇注的最佳温度,一般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出炉温度为 1460~1500℃,过热温度可控制在 1510~1530℃,并静置 5~8min。在 1500~1550℃范围内,提高铁水的过热温度,延长高温静置时间,会细化石墨和基体组织,提高铸铁的强度,有利于孕育处理, 消除气孔、夹杂缺陷和炉料遗传性给铸铁的组织和性能带来的不良影响。如果静置温度过低、时间 过短,增碳剂不能完全溶入铁水中,也不利于铁水的杂质上浮被挑渣除去。但过热温度过高或高温 静置时间过长,反而会恶化石墨形态、粗化基体、增大过冷度、加大白口倾向,使铁水已有的异质 核心消失,氧化严重,降低铸铁的性能,并影响出炉温度的控制。如果出炉温度过高,尽管 C、Si 含量适中,浇注三角试块的白口深度会过大或中心部位出现麻口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需调低中频 功率,向炉内补加生铁降温增碳。
浇注温度也不宜高,否则会使铸件产生严重的粘砂缺陷,有的甚至难以清理而使铸件报废,而且浇注温度高,过冷度大,不利于 A 型石墨的形成。浇注温度如果过低,则不利于除气,还会造成 铸件偏硬和出现冷隔、轮廓不清等问题。适当稍低的浇注温度,铁水液态收缩量较小,有助于减少 缩孔,获得致密的铸件。不同壁厚,不同重量的铸件有着不同的理想浇注温度,在日常生产中一般控制浇注温度在 1450~1380℃。对于厚大铸件必须要确保“高温出炉,低温快浇”。为了缩短等待 铁水温度降至浇注温度的时间,防止孕育衰退,可以通过倒包加静置的方法使铁水快速降温,以防 止发生缩松,提高生产效率。
本文来源于网络